动物世界-红尾蚺
红尾蚺又称红尾蟒,无毒,主要分布于中美洲、南美洲及加勒比海附近的一些岛屿。以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及鸟类为食。
中文名:红尾蚺(rán)
英文名:Red-tailedBoa
学名:Boaconstrictor
红尾蚺全长1.8-3米;重量10-15公斤。雌性较大。个别人工饲养的红尾蚺可长至3.7米,重45公斤。
各亚种红尾蚺外形差异颇大
体型也并不一致
玻利维亚红尾蚺
分布于:巴拉圭、玻利维亚和巴西
红尾蚺指名亚种
分布于:南美洲
哥伦比亚红尾蚺,一般市面上所见的红尾蚺多是哥伦比亚红尾蚺,变异品种也多是以这个亚种培育的。
分布于:中美到南美北部
古墓秘鲁红尾蚺
分布于:秘鲁北部
厄瓜多尔红尾蚺
分布于:厄瓜多尔
多米尼加红尾蚺
分布于:多米尼加
阿根廷红尾蚺
分布于:阿根廷和巴拉圭
圣卢西亚红尾蚺
分布于:东加勒比海向风群岛中部的圣卢西亚
沃登红尾蚺
分布于:南美洲
珍珠岛红尾蚺
分布于:巴拿马海岸附近的珍珠群岛
分布于南美洲的红尾蚺身体较长,目前在苏里南有两条红尾蚺是至今为止体型最巨大的,分别是411厘米及427厘米长。然而这种体型毕竟较罕见,一般而言超过300厘米长的红尾蚺,就此种蛇类而言已算巨蛇(大多都在250厘米到300厘米)。
红尾蚺的尾巴相当有力,能抓紧东西。头部并无热能传感颊窝。体色方面,红尾蚺身体多以红色或棕色为基调,尾部则呈砖红色。背部以褐***的斑纹为主,尾部的斑纹较为浅色。
现今在人工培育下红尾蚺已有许多体色表现,如:白化、鲑色等等。
红尾蚺能适应多种生态环境,由热带雨林至干燥地区均能活跃。红尾蚺幼蛇会攀爬于林木或矮树之间,但当它们逐渐成长,随着体重增加,会改为于地面行动为主。
中美洲的红尾蚺性情较为暴躁,容易被触怒并向敌人发出嘶叫声,甚至轻易作出咬击;而分布于南美洲的红尾蚺,性情则较为温驯。
红尾蚺的捕猎对象甚众,包括许多种哺乳动物及鸟类,当中尤以鼠类为主。另外,红尾蚺亦可能会捕食大蜥蜴,甚至大如虎猫亦可能是它们的猎食对象之一。
红尾蚺属于卵胎生蛇类,孕期约100-120天,每产10-65条幼蛇(年龄越大繁殖的数量就越多),通常在25条左右,幼蛇长38-51厘米。3-4岁性成熟。红尾蚺寿命可达20-30岁。
红尾蚺的形象用于动物园观光大巴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动物世界”
红尾蚺的介绍
红尾蚺(学名:Boa constrictor)又称红尾蟒,体长:全长1.8-3米,体重:10-15公斤,无毒,主要分布于中美洲、南美洲及加勒比海附近的一些岛屿。以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及鸟类为食。红尾蚺寿命可达20-30岁。
红尾蟒的简介
红尾蚺顾名思义,有着一条特殊的红尾巴.由于分布于中南美洲广大的区域,因此也被划分出至少有七个 亚种, B.c. constrictor, B.c. imperator, B.c. longicauda, B.c. amarali, B.c. occidentalis, B.c. ortonii, B.c. sabogae.每个亚种的分布范围都涵盖几个国家,以最美的亚种B.c. constrictor来说,它们分布在巴西,圭亚那,秘鲁,苏里南等国,由于巴西严禁养殖或买卖红尾蟒,因此此亚种在市面上十分少见,又称为真红尾蚺.即使有也是来自其他三个国家而不是巴西本国.
而最多见的亚种B.c. imperator则分布于哥伦比亚,洪都拉斯,墨西哥,哥斯达黎加,伯利兹,尼加拉瓜,萨尔瓦多等更多的国家,市面上比较多见的都是来自于哥伦比亚的红尾蚺以及产于洪都拉斯外海猪岛上比较特殊的红尾蚺.红尾蚺随亚种或产区的不同,即使是同一亚种,体色上也会略有不同变化,而且尾 部红色也有深浅不同的差异.
红尾蟒大都栖息于热带雨林或灌木林区,虽然也善于攀爬,但主要仍是以地栖为主.夜行性,在夜间捕食啮齿类动物,在人工饲养时可以小老鼠为主食,成体可以喂食兔子或鸡,鸭等.
红尾蚺个性温驯,体格健壮,容易饲养,同时也容易繁殖,是属于卵胎生的中大型蚺蛇类.成长速度十分快速,两尺长的个体在一年内可以成长三倍成为六尺长,十分惊人.养殖笼中需设置水盆供饮用及浸泡.如果饲养得当,红尾蚺可以活上至少20年.虽然蛇性温驯,但是新进的蛇类在尚未习惯人为的触摸前仍可能会有攻击的行为,蟒类的牙齿为了紧咬猎物都非常发达,而且向内勾,因此猎物越挣扎,只会越向蛇口内送.所以无论是喂食或是拿取蛇的时候要避免突然的快速动作.
同时要注意蛇的头部动作,蛇在攻击前都会有S型的头部准备动作,要随时
注意这种肢体语言.红尾蟒每1-3个月会蜕皮一次,眼睛先变白浊色泽,几天
后再度清澈,再过几天就会脱皮,因此在脱皮前每天喷洒水气会有助于脱
皮的顺畅.如果有脱皮不顺的情况可以把蛇浸泡于温水中约一个小时左右,
就可以很容易撕掉.
如果是要繁殖的成体,应该尽量少去拿取.性别可以比较泄殖腔两侧的棘刺,或是用探针探取.雌性怀孕期约4-6个月,一胎可以产下约30条幼体,十分多产.每条约两尺长.幼体在第一次脱皮后开始进食,成长快速,两三年成年后成长减缓,但是终其一生都会持续生长,只是十分缓慢而已.无论如何,红尾蟒都可以算是十分适合人工养殖的蛇类. 护 理 适合温度为摄氏22-35度。养殖笼中需设置水盆供饮用及浸泡。如果饲养得当,红尾蚺可以活上至少20年。虽然蛇性温驯,但是新进的蛇类在尚未习惯人为的触摸前仍可能会有攻击的行为,蟒类的牙齿为了紧咬猎物都非常发达,而且向内勾,因此猎物越挣扎,只会越向蛇口内送,所以无论是喂食或是拿取蛇的时候要避免突然的快速动作。同时要注意蛇的头部动作,蛇在攻击前都会有S型的头部准备动作,要随时注意这种肢体语言。红尾蟒每1-3个月会蜕皮一次,眼睛先变白浊色泽,几天后再度清澈,再过几天就会脱皮,因此在脱皮前每天喷洒水气会有助于脱皮的顺畅。如果有脱皮不顺的情况可以把蛇浸泡于温水中约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很容易撕掉。如果是要繁殖的成体,应该尽量少去拿取。性别可以比较泄殖腔两侧的棘刺,或是用探针探取。 变异白化红尾,极度罕见。
黑龙江一户农民家池塘惊现蛇王红尾蚺,这一物种有多可怕?
红尾蚺较大个体的绞杀力可超过10万帕斯卡的压强,这样的强度下相当于千斤重的物体压在人类的胸膛之上,由此可以看出红尾蚺有着致命的绞杀力量,在这一次的***中,这条红尾蚺重达百斤,尾巴十分有力,一旦做出伤人举动,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如今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很多人在生活中都喜欢饲养一些特殊的宠物来取悦自己,巍然作为一种外来物种,更是可以很好的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不过在饲养红尾蚺的过程中,也应当了解红尾蚺的生长特性。在野外遇到红尾蚺,一定要第一时间逃离现场,并寻求专业救援人员的帮助,以防危及自身生命。
1、黑龙江一户农民家池塘惊现蛇王红尾蚺。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井村村民发现自家鱼塘有些不对劲,因为在此之前曾经下放过3000多斤的鱼苗,没有想到的是,却发现池塘中的鱼越来越少,于是选择对池塘进行抽水处理,在抽水的过程中发现一条红尾蚺盘踞在堤坝之上。事情发生之后证明居民立即选择寻求专业部门的帮助,当地有关专家到达现场之后认定,这条红尾蚺为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
2、这一物种有多可怕?
红尾蚺尾部呈红色,性情温顺无毒,成为不少追求新奇宠物的饲养者的?新宠?。但是成年体的红尾蚺对待猎物会造成极大的损失。红尾蚺并没有横隔膜,而是通过百条肋骨运动来进行呼吸,在角鲨猎物的过程中可以控制其他部位的肋骨调整呼吸,因此对于自身的动作不会造成任何影响,此次在东北发现红尾蚺的踪迹极有可能是饲养者在饲养过程中出现了随意丢弃的行为。